Hello! We are inBlooom!

我們是inBlooom印花樂美感生活股份有限公司,這裡呈現出我們的原創印花設計,以及我們的創作生活。
inBlooom works in pattern design, hand-printing fabrics, and unique creations. This is the blog to present our artworks and our life. Thanks for visiting :)



Monday, April 25, 2016

【跨界講座】印花樂 X 人禾基金會──海面以下,言行之間


「世界海洋中,77% 魚類資源已完全枯竭、過度利用、減少或緩慢復甦。」
綠色和平《有關過度捕撈,12 個讓人笑不出來的事實》, 2014

今年以海洋為靈感的印花樂,邀請人禾基金會以輕鬆的對談講座,帶大家一起了解何謂海洋保育」,這個對於身為海島居民的我們來說,格外重要的議題。



(當天的兩位講者,左為印花樂設計總監Ama,右為人禾基金會的薛博聞先生)

(看似聽得很認真的一群人)


會設計這堂講座,起因是看到廣告看板上「除黃牌,救漁業,革命趁現在」這幾個大字。在仔細了解之後,便決定今年度以此主題設計相關的圖樣,希望讓大家對於「海洋」這個看起來離我們很近,在心理上卻離我們很遠的名詞,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關於心理層面的海洋,可以看看這本書。圖片來源

世界很大,海洋很寬。
水覆蓋了地球表面73%的面積,其中96.5%是海水。
既然今年度的主題是海洋,但不能自身員工都不清楚為什麼要關心「海洋」這個主題的原因是甚麼吧。
於是印花樂邀請人禾基金會的薛博聞先生,來和我們簡述一下關於海洋的許多知識。

民以食為天,薛先生一開始就和大家討論關於海鮮文化和海洋文化之間的落差在哪裡。
從魚類的原始全貌,初步處理成漁獲的樣子,到最後被料理後的形象,不論是鮭魚還是鯖魚,隨著圖片的改變,親切度和熟悉感逐漸增加。






(鮭魚的3個變化,圖片來源123


這其實呈現了我們對於海洋的留意,仍停留在這個可不可吃、好不好吃、價格高低…這類初步的印象。從小教科書上說,台灣四面環海,位於東亞島弧的中間,戰略位置重要…。
自然環境其實提供給生物許多服務,不過因為它並非有直接的計價,而人們常常忘記這是它所給予的寶貴服務。如果仔細討論,從「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的面相可以分為四種:供給、調節、支持、文化。
起初提到的海鮮文化,就屬於供給的服務,也是我們最熟悉且頻繁的互動。


調節服務則是因為地球自轉方向、陽光照射、海陸比熱差異、氣體流動…等多項原因,產生洋流、季風讓各地擁有自己的氣候特色。
海洋提供的支持服務就是營養的循環,從海中植物生長到各種生物的彼此吞食,在生命的消長之中,最後又成為植物的養分。
最後提到的文化服務,令人感到十分驚奇。


臺灣位在南島語系最北端的地區,並且於南島語系的發展之中,一直佔有獨特的重要性。
南島語系,是世界現今唯一主要分布在島嶼上的一個語系,包括約1200種語言。其分布主要位於南太平洋群島,包括臺灣、海南、越南南部、菲律賓、馬來群島,東達南美洲西方的復活節島,西到東非洲外海的馬達加斯加島,南抵紐西蘭。東西的延伸距離,超過地球圓周的一半,總人口數大約兩億五千萬之多,絕大多數居住在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至於新幾內亞以東的太平洋島嶼有一百多萬人。

(構樹圖,「出臺灣說的」要角)

自18世紀以來,人類學者對於分布廣泛,人口眾多的南島語系民族一直擁有一個疑問, 「他們的先祖從何而來?」,雖然這類研究傾向支持「出臺灣說」,但一直沒有出現明確的證據。到2015年,出現證明理論的強力後盾。
它是來自於「構樹」這種雌雄異株的植物,臺灣俗稱鹿仔樹。
構樹是東亞及中南半島常見的植物,樹皮可以造紙或者製成布料,而這種「樹皮布」在許多南島語系的慶典儀式中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構樹的繁殖可以利用種子或插條,加上雌雄分株的特性,讓「出臺灣說」的理論在大量樣本採集加上基因比對之後,提供有效的證明。

 (即將以活動體驗捕魚的情況)

在理解海洋如何在各種層面提供生物的服務內容之後,我們用遊戲親身體驗海洋的眾多困境。
首先提到的是「過漁」。
近年大家都喜歡捕食大型魚類,像是旗魚、鮪魚等海中頂級掠食者數量急劇減少,而取得漁貨的方式也是讓漁業資源也面臨困境的原因。

(正在體驗抓魚)
(天這麼黑風這麼大,媽媽捕魚去) 
(各個小物代表的漁獲)
(努力的成果樂開懷)

「海洋廢棄物汙染」也是現今重大的問題,在克里斯.喬登的中途島計畫(Chirs Jordan/on The Midway Project),可以清楚看到不能被分解的塑料製品給其他生命帶來的影響。
除了這兩個問題之外,海洋中仍面對許多困境。
面對這些問題也許讓人感到低落沮喪,但現在還有方法可以改善現況。
例如,選擇野生資源量尚稱豐富,和撈捕方式對環境影響較小的漁獲(可參考海鮮指南);減少一次性塑膠產品的使用;到戶外時更要隨手將垃圾帶走…等。

世界很大,能做的事情很小,我們始終相信這些小事總有一天,會讓世界變好。
而那天不遠。

(photo by Chirs Jordan/圖片來源
  • 關於海洋塑膠對生物的影響,也可參考下面MinuteEarth的影片(無中字,英文很差也看得懂):請點我